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做好“十五五”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重要论述,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根据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建设任务,以首都卫生健康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导向,推进北京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北京的建设,现启动2025年度研究基地开放性课题申报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开放性课题选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
以基层为重点,围绕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卫生健康治理体系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等内容开展研究,探索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务人员下沉长效保障机制,优化绩效分配方案、完善健康管理模式和治理体系,提出推进北京市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2.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主线,通过开展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治理机制优化、优质资源均衡布局与效能提升、绩效评价与财政补偿联动的相关研究,聚焦公立医院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技术赋能与政策协同,实现公益性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提升。
3.深化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机制与路径研究
围绕三医协同发展逻辑、治理机制、实现路径等方面研究,通过开展医保在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中的作用与路径、多层次医保体系完善、老龄化背景下医保筹资,真实世界数据下国家集采中选药品质量研究、创新医药政策支持体系等研究,提出推动北京市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的政策建议,助力健康北京建设。
4.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创新发展模式和效果评价研究
主要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医药创新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智慧医疗服务、医药智慧监管、互联网诊疗等方面开展创新模式和效果研究,提出适合首都特点的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和医药创新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5.韧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研究
围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研究有韧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立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探索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的创新举措、模式和机制,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深度协作,为提升首都疾病监测、预防控制和健康管理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6.健康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健康影响评价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应用工具,探索重要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健康影响因素评价的路径、方法和内容,为落实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提供方法学指导和实践依据。
二、申报要求
1.围绕研究基地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聚焦北京市政府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首都卫生健康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开展研究,力求使项目研究成果对国家和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决策参考和实际应用价值。
2.申报课题要符合选题方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申请人围绕选题方向设计具体题目进行申报,研究范围以首都或京津冀区域为主,且研究应具有连贯性。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
3.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恪守科研诚信,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申请人申请及结题材料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研究基地有权随时撤销已立项课题,追回课题资助经费,3年内取消本基地课题的申报资格。
三、项目结项要求
课题以代表性成果为结题原则,从以下形式中任选其一:
1.研究报告类:正文字数须在2万字以上,并附3000字左右成果提要。重点项目研究报告或成果须被北京市局级以上决策部门采纳或有关领导批示,或对策建议被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首都高端智库报告》或《成果要报》采用。一般项目研究报告或成果须报送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首都高端智库报告》或《成果要报》,至少1篇被研究基地公众号录用。
2.学术论文类:重点项目须以第一作者在CSSCI来源期刊,或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录用或发表至少1篇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或学术文章(满足其中1项即可),或入选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正式出版。一般项目须以第一作者在首都医科大学认定的核心期刊,或CSSCI/CSCD来源期刊录用或发表至少1篇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以上研究成果由研究基地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质量达到要求方可结项。
四、关于激励机制
研究成果得到转化应用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请项目免于鉴定结项(申请免于鉴定结项的成果及证明材料须为该项目在研期间产生且与项目主题密切相关)。
1.研究成果得到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党中央国务院采用;
2.研究成果得到市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中央决策部门、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门采用。
免于鉴定结项的项目,经研究基地专家评审,具有持续研究价值的研究成果可获得连续性资助。
五、资助额度
开放性课题设立资助项目和自筹项目两类,项目完成时限一般不超过1年(从正式立项之日开始计算)。
1.资助重点项目1-2项,每项资助经费8-10万元;资助一般项目4-6项,每项资助经费3-5万元;
2.自筹项目1-2项,由研究基地支持部分经费,并鼓励申请人所在单位匹配相应的资助经费。
六、课题申请人申报条件要求
课题申请人须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与研究方向一致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2个项目;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2.具有在研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开放性课题的负责人不能申报本年度的课题。
3.除符合《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开放性课题基金章程》的相关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研究周期:课题的完成时限为一年,即立项时启动。
(2)成果标注:发表的成果一律标注“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开放性课题(课题编号xxx)”的字样(研究基地英文为:Research Center for Capital Health Management and Policy),否则不予结题。
七、申报要求及安排
1.报送时间:请申请者在2025年4月28日12:00前将申报材料《申请书》和《匿名申报书》电子版报送至联系邮箱,同时提交纸版《申请书》一式1份(《申请书》中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需签字)和《匿名申报书》一式3份,逾期不予受理。纸版申报材料请使用顺丰速运寄送至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首都医科大学(李老师,010-83911601),不接收闪送和同城(以寄出时间为准)。
2.报送要求:
申请者应认真阅读《2025年度开放性课题申报指南暨申报通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结合研究内容选报课题,保证申报质量。
项目申请人需同时填写附件1《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开放性课题项目申请书》(提交PDF版,需项目负责人签字)和附件2《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究基地开放性课题匿名申报书》(word版)。
3.课题相关信息和材料下载,可关注微信公众号“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
4.研究基地联系人:李老师 杨老师
联系电话:83911601、83911578
报送邮箱:ccmujidi@163.com
邮寄地址: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
2025年4月11日